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

期末報告~~


原本一開始是製作古代童玩文化到現代的演變=ˇ=
但是第二個禮拜要報告的時候發現我方向做錯了>.只有在介紹一些早期童玩總類和到現在演變的樣子......沒有做+入元素
和創意做結合qq....
後來....想不出童玩要和什麼做什麼xd
剛好看到媽媽在看農民歷.....發想到 剛跨年~2010年大家都需要換年歷日曆~
後來學姊看了ptt說農民歷和年歷日曆是不一樣方向的...幼搞錯方向了>.<
問的問題和解決的是不一樣的!!!
後來...就改成 為何有年歷日曆~ 年歷日曆有什麼改變^^
發想的第二個是結合一開始想到的童玩戳戳樂xd
看了班上的報告大家的創意都天南地北!
實用不實用是另外一回事創意無限就好啦....
新年快樂~

歡樂的童年回憶






前言:在中國簡單質樸的民俗童玩中,有些具有歷久長新的生命力,它們流傳至今仍舊是孩童們在玩的遊戲。

【問題】中國民俗童玩文化這些歷史?這些童玩的由來?
演變的過程由古代到現代。
當時為什麼會有這些童玩?

歷史與演變:
竹子類童玩

因為台灣早期,每戶人家後院多種有竹子。當颱風過後,被吹倒的竹子就會被拿來當材燒,或是被拿去做玩具。早期的台灣,普遍窮苦,大人們就用現有的材料做些小玩意給孩子們玩,演變到現在,雖然已經不是用竹子當材料,還是依然保留著童玩的原本形狀跟玩法。其中,竹子類的童玩包括有:目前小孩子還有玩過的「竹蜻蜓」,用來惡作劇的「竹筷槍」、「水槍」……等等,都是很具有益智跟手工性的玩具。到現在,一些雜貨店裡還是依然有賣竹蜻蜓,或是已經改良成用塑膠做成。這些都是從古早流傳下來的玩具,還是受到不小的歡迎。
木頭累童玩


西方建築大都是用石材,中國則是以木造建築為代表,而利用木頭所製作出的許多好看、好玩的傳統玩具,它們是歷代童年的共同經驗,身處現代的我們仍可以看到宋朝兒童們玩的陀螺,雖經輾轉流傳至今, 卻仍舊保留著原來的樣式!如果再加入一些重力或槓桿原理,使玩具變成可以操作的,那就更具有益智性和娛樂性了,我們只要運用一點巧思,就可以製作出像「猴爬竿」、「木人走線」……等有趣的力學玩具。這一類玩具因為可以隨意操作、變化多端,所以相當受到孩子們的喜歡。直到現在,許多現代的改良式玩具,都還是以從前的產品為基礎演變而來。
又因為木頭敲擊起來的聲音悅耳動聽,於是有人就利用這種特性,陸續發明了一些特別的打擊樂發聲玩具,例如「小木魚」、「小搖梆」…等等。另外,日據時代即盛行的「杯球」、「劍球」也特別值得一提,技巧好的高手還能玩出許多如「迥轉飛機」、「環球一周」等招式,其實這就是一種手眼協調和平衡感的訓練,也可以藉這種玩具獲得自我挑戰與成就感。
紙類童玩



紙,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,利用紙材來玩、創作以及製作玩具的歷史也非常長久。大體說來,利用紙本身質輕、便宜、容易取得、容易加工等諸多特性,便可以有許許多多好玩的玩法和製作出有趣的玩具,例如「紙氣球」、「紙燈籠」、「紙牌」和結合竹的材質製成的「紙風箏」……等。「翻紙花」、「翻花梯」、和「杖偶紙龍」……等,則是充分發揮紙的彈性的例子。而如果將廢紙再生利用,則又可以另創新局,例如製成「紙黏土」,或壓模做成「紙盒」、「紙面具」……等。至於以紙作素材的玩法,除了大家所熟悉的刻紙、剪紙之外,還有摺紙也值得特別介紹。現在有不少人以為摺紙是日本人發明的,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,因為中國遠在日本出現摺紙之前就有摺紙術,在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文中,就有提過摺紙藝術,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,摺紙藝術發源於中國,卻在日本發揚光大。但也有許多中國特有的摺紙創作造型,它們要不就是沒被注意到,要不就是由外人來加以發表報導,使國人都以為是國外的摺紙創作。摺紙遊戲除了本身就是一種新奇有趣、又具有挑戰性和成就感的活動以外,有些摺紙作品在完成後,還可以引發另一個遊戲的開始,例如「摺紙球」、「摺紙娃娃」等等。此外,在「框仔標」出現以前,農村的孩子也早就用紙摺「豬槽撇仔」大玩遊戲了。
金屬類童玩

以金屬為材質的童玩最大的特色,就是質地堅固,較不易損壞,很早已前小孩子就會利用廢木桶留下的鐵圈來玩「滾鐵圈輪」遊戲,比賽彼此的技術。鐵線創作玩具最早發展出的是「鐵線橡皮筋槍」、「三輪車」……等,以及一些可操弄把玩的變形機構造型玩具,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常能藉由一些簡單的動作,而作出複雜的變化,今人不得不佩服設計製作者的巧思。鐵皮玩具與鑄鐵玩具像這類以「線」為主的造型玩具,再加入一些機能性和益智性的功能,就可逐漸發展出一系列的巧環玩具,如「鴛鴦扣」、「九連環」……等,屬益智游藝,在玩的過程中須要集中精神,全力以赴,在一旦破解之後,會得到莫大的成就感,由於過程扣人心弦,所以很多人甚至會玩到廢寢忘食的地步。由「線」談到「面」是一系列的鐵皮玩具,像不但翅膀會動、還能發聲的「壓按飛鳥」。鐵皮玩具發展到後來,再加上發條動力,產生了自走玩具中的「發條鐵皮玩具」的黃金時代,一直到電池、馬達被大量應用後,這些玩具才逐漸沒落了。再由「面」談到「立體」就是鑄鐵玩具了。歐美在十九世紀末、二十世紀初流行蒐集可愛的鑄鐵玩具,大多數是做成存錢筒、飛機、輪船等精巧的機構玩具,廣受歡迎。不過,這類鑄鐵玩具造價比較昂貴,大都是由大人買來送給小孩或自己收藏,在國內並不多見,在臺灣出現較多的是鑄鐵造型玩具和藥炮槍等。由於鑄鐵玩具的接合口容易鬆落,因此到了塑膠發明了以後,就形成了一種「金屬材質和塑膠材質結合」的趨勢,許多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發條玩具,就是這樣組合下的產物,而塑膠的發明也使玩具的發展,逐漸進入了現代玩具的時代。
土類童玩

人類首先用來製作玩具的材料:泥土每個孩子都有過玩泥巴的愉快經驗,用泥巴玩「蓋土缽」捏成好玩的東西,或是蓋一座城堡,或者用泥巴球來打打泥人仗,多麼有意思,而「捏麵人」,也可視為是從土玩中發展出來的 由於取得容易,泥土可能是人類第一個用來製作玩具的材料,泥土本身具親切感的特質,當我們在把玩土質玩偶時,常常會忍不住著迷於其中質樸的美感而愛不釋手。中國傳統民間的土玩,可以一直追溯到距今五、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,目前所能見到最早的土玩是唐代的泥人,而到了宋代,土玩有了重大的發展,不但出現了以製作土玩為業的民間藝人,土玩也開始成為商品,許多城鎮的市場上,都出現了專門賣土玩的攤子,一直到現在,土質玩偶因其特有的魅力,仍然受到大眾普遍的喜愛。光是捏土成形而燒成的玩偶,就會有一種動人的拙趣,如果進一步再將其內部挖空,並且做出吹孔,就成「泥哨」,再加做口到六個控制指孔,就叉成了有音階、可吹奏樂曲的﹁壎﹂。除此之外,有些土質玩偶頭尾分離而以皮囊相聯,成為音箱,裡面還裝有簧片,前後壓按會發出聲音如「泥叫虎」,今人不得不佩服前人的巧思妙手了。

心得: 
現在的孩子很多是失去了童年,不像他們以前那麼的無憂快樂!在現今環境中有著可憐的鑰匙兒、也有著幾乎以補習班及托兒所為家的孩子,緊湊的生活,繁重的課業,剝奪了許多孩子們原該擁有的歡笑。以前有時和家人去文化中心等地方遊戲時,曾經看見一群人玩著我們從未看過的玩具,雖然並不是很精緻,卻令人感到一股愉悅與滿足。上了學,在學校的民俗活動遊戲中,才知曉那原來就是許多長輩們所懷念的傳統童玩!!每一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時光,在不同的年代、不同的區域,有著不同的童玩看了很多小時後玩過遺忘的童玩,早期還有很多的鄉下文化,多慢慢消失了,而且發現,早起的童玩材料幾乎是紙類、蛋殼、竹籤、竹片、木製品,幾乎都是天然可環保的,反觀現代電腦與網際網路等數位童玩,孩童玩具材質都是矽膠人工很大量生產,如:人工智能機器狗、網路遊戲、PS2、X-Box…,竹管槍也進化成了各式水槍,紙娃娃也身格成芭比娃娃,雖然多樣,就是少了那種溫馨鄉土的情懷,還有那總手工製作的樂趣。